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惜春

唐·韩偓

眼看春色如流水,今日残花昨日开。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作者简介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晚号香岛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五代诗人,翰林学士韩瞻之子,唐昭宗时历任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韩偓为人俊爽,通经史,善文章,工书法,所写歌词甚得昭宗喜爱,后因不附朱温而被贬逐,晚年寓居福建,韩偓的诗作多写艳情,辞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部分诗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抒发了个人的怀抱,较有思想意义,著有《韩内翰别集》、《香奁集》、《玉山樵人集》等。

译文

眼看着春天的景色就像流水般消逝,昨天还盛开的花朵今天已经凋零,燕子还没有归来,春天的气息已经接近尾声,烟雨蒙蒙中,汀洲上的杏花显得格外凄寒。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景色的快速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首句“眼看春色如流水”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景色的迅速消逝;次句“今日残花昨日开”则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短暂,后两句则通过燕子未归和烟雨中的杏花,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即将逝去和诗人内心的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首句“眼看春色如流水”以流水比喻春色,既形象又富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春天景色的快速变化,次句“今日残花昨日开”则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短暂,使诗人内心的感慨更加深沉,后两句则通过燕子未归和烟雨中的杏花,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即将逝去和诗人内心的凄凉,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饱满和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韩偓晚年寓居福建时期,韩偓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感受,在晚年寓居福建时,他或许看到了春天的景色快速变化,感受到了时光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短暂,从而触发了内心的感慨和创作灵感,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