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贫居
唐·韦应物
门巷寂寥人迹稀,绿苔幽径草芊芊。
闲花野草恣芳意,春去秋来不羡钱。
高柳数行临水畔,疏篱一曲带山烟。
真为家贫无一物,此语总是空里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远,后人将他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尤其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韦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门前巷尾寂静冷清,行人稀少,绿色的苔藓覆盖了幽深的小径,两旁草木茂盛,野花野草自由自在地绽放,春去秋来,它们从不羡慕人间的财富,高高的柳树沿着水边排列,稀疏的篱笆曲折环绕,与远处的山岚相接,说我家贫得一无所有,这话其实是从虚无中凭空说出的,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居所的幽静与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末两句“真为家贫无一物,此语总是空里出”更是以自嘲的方式,强调了自己虽物质上贫乏,但精神上却无比富足,这种超脱物欲的生活态度,正是诗人所追求的。
赏析
韦应物此诗以清新淡远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幅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哲学,末两句的反语,既是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幽默自嘲,也是对世俗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韦应物晚年退隐时期,韦应物早年仕途不顺,中年虽有所作为,但晚年因厌倦官场纷扰,选择辞官归隐,过上了简朴而宁静的田园生活,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状态的写照,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以“家贫无一物”自况,实则是对自己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自足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