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舍老翁如聚落,眼耳鼻舌俱失却。出自哪首诗?

风云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村居杂感

唐·白居易

田舍老翁如聚落,眼耳鼻舌俱失却。

唯余心口尚分明,尚把前书学种作。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民生活、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田间的老翁仿佛成了村中的一座孤岛,他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已失去了往日的敏锐,但唯独他的心和口还保持着清晰与敏锐,他仍然手捧前人的农书,努力学习耕作的方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舍老翁晚年的生活状态,尽管他的感官功能已经衰退,但他依然保持着对农业生产的热爱和学习精神,通过“眼耳鼻舌俱失却”与“唯余心口尚分明”的对比,突出了老翁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田舍老翁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比老翁感官的衰退与内心的坚定,表达了对老翁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辞去了官职,过上了闲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白居易深入民间,广泛接触农民和乡村生活,对农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田舍老翁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也反映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