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净尘行
唐·慧能
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
佛法弘扬光普照,人心向善祸端无。
江山如画景常新,社稷安宁乐土殊。
但愿众生皆得度,同登彼岸共朝晡。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慧能禅师以《六祖坛经》闻名,此诗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慧能(虚构),唐代禅宗高僧,被尊为禅宗六祖,传说中,慧能禅师以顿悟法门著称,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其思想对中国佛教乃至东亚佛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此虚构情境中,慧能不仅是一位禅宗大师,也是一位关心世间疾苦、希望以佛法净化人心的智者。
译文
十方世界(指整个宇宙)的风尘都已清净,各个州县再也没有艰难困苦和战乱纷扰,佛法广泛传播,光芒普照四方,人们内心向善,因此祸端不再发生,江山如画,景色常新,国家社稷安宁,成为一片乐土,但愿所有众生都能得到解脱,一同登上彼岸,共享清晨与黄昏的宁静与美好。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和平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佛法净化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深切期望,诗中“十方世界风尘净”象征着宇宙间的纷扰与苦难被佛法所净化,“州州县县绝艰虞”则具体描绘了这种净化带来的社会安宁,后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佛法弘扬与人心向善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佛法力量的信仰,通过对比“风尘净”与“艰虞绝”,诗人巧妙地展现了佛法对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诗中“佛法弘扬光普照,人心向善祸端无”等句,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性本善、佛法能引导人向善的坚定信念,整首诗在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同时,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创作背景
(虚构)在唐代,佛教盛行,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修行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思想吸引了众多信徒,慧能禅师作为禅宗六祖,其思想在当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诗虚构于这样一个背景下,旨在通过慧能禅师之口,表达对于佛法净化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深切期望,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和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