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的解释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默时说,说时默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宗杲

默时说,说时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

拄杖横担空满袖,

去来飘忽似云流。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江苏宜兴,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终成一代宗师,释宗杲以禅法高深、教化广被而著称,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沉默的时候说话,在说话的时候保持沉默,

大法之门敞开,毫无阻碍。

有人问我属于哪个宗派,

我横担着拄杖,衣袖空空,

来去飘忽如同流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一种境界,即在沉默与言语之间,禅者能够自如地转换,不受任何束缚,大法之门(指禅宗法门)敞开,意味着禅法无边,无所不在,没有阻塞,当被问及所属宗派时,诗人以空袖和飘忽不定的形象,暗示自己不受任何宗派所限,如同流云般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禅宗的高深境界,首句“默时说,说时默”富有哲理,表达了禅者在言语与沉默之间的自如转换,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特点,次句“大施门开无壅塞”则进一步强调了禅法的无边无际和畅通无阻,后两句则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禅者的自在与超脱,不受任何宗派和形式的束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宗杲禅师晚年时期,此时他已经在禅宗界享有盛誉,对禅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禅宗修行中,释宗杲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主张通过内心的体悟来达到解脱的境界,这首诗正是他禅宗思想的体现,表达了他对禅宗法门的深刻理解和自在超脱的境界,这首诗也反映了释宗杲禅师不拘泥于任何形式、不受任何宗派所限的禅宗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