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能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全诗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破邪显正偈

唐·释法琳

外道邪魔尽归顺,

非但能摧外道心。

早曾落却天魔胆,

法鼓金铙振梵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法琳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释法琳,唐代高僧,生卒年不详,他精通佛理,对佛教教义有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是一位坚定的护法者,致力于破除佛教外部的邪说与迷信,维护佛教的正统地位,释法琳的著作颇丰,其中不乏对佛教教义进行阐释和辩护的作品,对后世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外道的邪魔全都归顺,

不仅能摧毁外道的心志。

早已让天魔胆寒,

法鼓金铙响彻梵天之音。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释法琳对于佛教正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于外道邪魔的坚决斗争态度,诗中“外道邪魔尽归顺”意味着所有外道的邪魔最终都将归顺于佛教正法之下;“非但能摧外道心”强调了佛教正法不仅能摧毁外道的心志,使其无法继续传播邪说;“早曾落却天魔胆”则进一步表明,佛教正法的力量之大,甚至能让天魔(佛教中象征邪恶力量的存在)感到胆寒;“法鼓金铙振梵音”则描绘了佛教法会上的庄严景象,法鼓和金铙的声音响彻梵天,象征着佛教正法的传播和弘扬。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而有力,充满了对佛教正法的自信和对外道邪魔的蔑视,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坚定、勇敢、无畏的护法者形象,诗中的“法鼓金铙振梵音”也展现了佛教法会的庄严和神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释法琳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佛教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也出现了许多外道邪说和迷信现象,这些外道邪说不仅误导了信徒,也对佛教的正统地位构成了威胁,为了维护佛教的正统地位,释法琳积极投身于护法事业,通过著书立说和宣讲佛法来破除邪说、弘扬正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表达了释法琳对于佛教正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于外道邪魔的坚决斗争态度。

释法琳的《破邪显正偈》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的佛教诗歌,也是一部反映唐代佛教文化发展和社会背景的珍贵文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