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明心悟道

朝代:唐代

作者:慧能禅师

舍妄心兮取真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

但向心中觅真如,

何须向外求玄旨。

作者简介

慧能禅师,唐代高僧,禅宗六祖,生于公元638年,卒于713年,慧能禅师以弘扬佛法、倡导顿悟见长,对中国佛教禅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强调内心的觉醒与超越,对后世禅宗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译文

舍弃虚妄之心去追求真理,

然而这种取舍之心本身就成为了巧诈虚伪。

只需向自己的心中去寻找真正的如来之性,

何必向外去寻求玄妙的佛法宗旨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慧能禅师对于修行的深刻见解,他认为,人们往往因为执着于追求真理而产生了取舍之心,但这种取舍之心反而成为了阻碍修行的障碍,因为它本身就带有一种虚妄和巧诈,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向内寻求,通过内心的觉醒和超越,达到与真如(即佛性)合一的境界,而无需向外去寻求玄妙的佛法。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慧能禅师通过“舍妄心兮取真理”一句,指出了修行中的常见误区,即人们往往执着于追求真理,却忽视了内心的真正觉醒,而“取舍之心成巧伪”则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执着背后的虚妄和巧诈,接下来的两句“但向心中觅真如,何须向外求玄旨”则提出了正确的修行方法,即向内寻求,通过内心的觉醒和超越,达到与真如合一的境界。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慧能禅师的禅宗思想,也展示了其高超的文学造诣,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修行哲理,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禅宗的深邃与博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慧能禅师的修行经历密切相关,慧能禅师在修行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内心的觉醒与超越对于修行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修行不是向外寻求,而是向内探索,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修行的见解和感悟,这首诗不仅是对自己修行经历的总结,也是对后世修行者的指导和启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