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空病
唐·皎然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心王自在无拘束,何须逐物争纷纭。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也是唐代著名的诗僧,皎然一生与茶结缘,嗜茶成癖,并写下了许多咏茶的诗歌,对后世茶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抛弃物质追求而陷入空幻的执着也是一种病态,就如同为了避开溺水却反而投身于火中一样,内心的主宰应当自在无拘,何必为了追逐外物而纷争不休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一种看法,他认为,无论是过分追求物质(有),还是陷入空幻的执着(空),都是一种病态,这种病态就如同为了避开一种危险(溺水)却反而陷入另一种更大的危险(投火)一样,诗人强调,内心的主宰应当自在无拘,不应被外物所束缚,更不应为了追逐外物而纷争不休。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洞察,诗人通过对比“有”与“空”的两种极端追求,指出了它们的共同弊端——都是对内心自由的束缚,他强调内心的自在无拘,认为这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这种思想在唐代佛教盛行的背景下,具有深刻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意义,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他的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人生追求进行深刻反思后的产物,在唐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皎然也不例外,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追求的独特见解,也体现了佛教思想对唐代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这首诗也反映了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和独到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