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降龙钵·解虎锡
唐·吕岩
降龙钵内龙初伏,解虎锡中虎已驯。
两股金环鸣历历,一身铅汞转彬彬。
朝朝暮暮拜三清,岁岁年年礼玉宸。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作者简介
吕岩,即吕洞宾,唐代道教主流全真道祖师,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祖师爷级人物,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授以丹诀,又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其道法高深,被尊为“剑祖剑仙”,吕洞宾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民间传说、道教经典以及各类文学作品之中,是民间和道教中流传最广的八仙之一。
译文
在降龙钵中,龙已经被初步驯服;解虎锡中,老虎也已变得温顺,两股金环清脆地鸣响,一身的铅汞(道教炼丹术语,代指修炼的内丹)流转得温文尔雅,我每天早晚都虔诚地祭拜三清(道教中的三位至高神),岁岁年年都恭敬地礼敬玉宸(天帝的居所),我不与世俗之人争夺宠辱,只将心中的事情寄托给沙洲上的鸥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吕洞宾修炼道法的情景,降龙钵和解虎锡都是道教中的法宝,象征着对龙和虎的驯服,也即对内心欲望和杂念的克服,两股金环鸣历历,则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过程中内丹流转的声音,朝朝暮暮拜三清,岁岁年年礼玉宸,表达了吕洞宾对道教的虔诚信仰和不懈追求,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则体现了吕洞宾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赏析
这首诗以道教修炼为背景,通过描绘吕洞宾修炼道法的情景,展现了其超凡脱俗、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道教术语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和宗教氛围,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创作背景
吕洞宾作为道教中的大宗师和祖师爷级人物,其一生都在追求道法的真谛和修炼的最高境界,这首诗很可能是吕洞宾在修炼过程中,为了表达自己对道教的虔诚信仰和不懈追求,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吕洞宾向世人展示了自己修炼道法的艰辛历程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这首诗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