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无为门
唐·皎然
空门寂寂淡吾身,争似无为实相门。
一超直入如来地,不似人间争路尘。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时人所重,他也是唐代茶文化的推动者之一,有茶学专著《茶诀》传世(今佚)。
译文
在这空寂无人的佛门之中,我身心归于淡泊宁静,哪里比得上那无为而治的实相之门呢?一旦超越世俗,便能直接进入如来的境地,再也不必像凡尘俗世中的人们那样为名利而奔波劳碌。
释义
空门寂寂:形容佛门清净无人的环境。
淡吾身:使我的身心变得淡泊宁静。
争似:哪里比得上。
无为实相门:指佛教中超越有为、达到无为之境的法门,实相即佛性、真理。
一超直入如来地:一旦超越,便能直接进入如来(佛)的境地。
争路尘:比喻世俗中的名利之争。
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对佛教无为境界的赞美和向往,首句“空门寂寂淡吾身”描绘了佛门的清净与宁静,以及诗人内心的淡泊,次句“争似无为实相门”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无为而治、达到实相之门的向往,后两句“一超直入如来地,不似人间争路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超越世俗、达到佛境的美好,与凡尘俗世的名利之争形成鲜明对比。
皎然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佛教无为境界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皎然生活在唐代中期,这是一个佛教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作为一位诗僧,皎然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对佛教的无为境界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教无为境界的深刻体会和感悟的抒发,通过这首诗也可以看出皎然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佛教理想的追求,在唐代这个佛教文化繁荣的背景下,皎然的这首诗无疑是对佛教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