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全诗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布施偈

唐·玄觉

住相布施生天福,

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时箭还坠,

招得来生不如意。

作者简介

玄觉(665年-713年),唐代高僧,俗姓戴,字道明,号永嘉玄觉,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自幼出家,后投天台智者大师四传弟子左溪玄朗门下受业,深通大乘空宗之旨,开元初年(713年),玄觉大师示寂,世寿四十九,僧腊三十四,其著作《永嘉证道歌》一卷,盛行于世,玄觉大师被尊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法嗣,在禅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执着于形相而进行的布施,虽然能带来天上的福报,

但这就像仰面向空中射出的箭一样。

当箭的力量用尽时,它就会坠落回地面,

这样的布施只会招致来生的不如意。

释义

本诗通过比喻,阐述了布施时应超越形相执着的重要性,住相布施,即执着于布施的形式、对象或结果,这样的布施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福报,但如同仰射的箭,终有坠落之时,不能长久,诗人以此告诫人们,真正的布施应是无私无我、不执着于任何形式的,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和福报。

赏析

玄觉大师的这首《布施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佛教中关于布施的真谛,诗中通过“仰箭射虚空”的生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住相布施的短暂和虚幻,诗人强调,真正的布施应超越形相和执着,达到无我、无私的境界,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和福报,这种思想体现了佛教的般若智慧和慈悲精神,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进行布施、修行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背景

玄觉大师生活在唐代初期,这是一个佛教繁荣发展的时期,作为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法嗣,玄觉大师深谙禅宗精髓,致力于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他创作这首《布施偈》,旨在告诫人们在进行布施时应超越形相执着,达到真正的无我、无私境界,这不仅是对当时佛教修行者的一种提醒和警示,也是对后世佛教信徒的一种指导和启示。

《布施偈》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成为了佛教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提醒我们,在进行布施等善行时,应超越形相执着,以无私无我的心态去实践,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和福报。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