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忍辱仙人
唐·吕洞宾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死几回转,犹记当年草上眠。
作者及朝代
作者:吕洞宾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吕洞宾,字洞宾,号纯阳子,是唐代著名的道教人物,被尊为道教八仙之一,传说中他多次显化于世,度化众生,留下了许多关于他的神奇故事和诗作,吕洞宾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教思想,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我的师父有幸见到了然灯佛,他曾在多世轮回中作为忍辱仙人修行,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他依然记得当年在草丛中修行的日子。
释义
我师得见然灯佛:指作者的师父有幸得见佛教中的然灯佛,象征着修行的高深和佛缘的深厚。
多劫曾为忍辱仙:说明师父在多世轮回中都曾作为忍辱仙人修行,体现了其修行的不易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几回生死几回转:描述了师父经历了多次生死轮回,强调了修行的漫长和艰辛。
犹记当年草上眠:即使经历了无数的轮回和生死,师父依然记得当年在草丛中修行的日子,表达了对修行岁月的怀念和珍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师父修行经历的赞美和敬仰,通过描述师父得见然灯佛、多世轮回为忍辱仙人等事迹,展现了师父修行的深厚功底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修行岁月的怀念和珍视,以及对师父的深厚感情,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吕洞宾的修行经历和道教信仰有关,作为道教八仙之一,吕洞宾对修行和佛教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师父修行经历的赞美和敬仰,同时也传递了自己对修行和佛教的信仰和追求,在唐代,道教和佛教都极为盛行,吕洞宾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宗教文化的繁荣和多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