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布袋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閒閒。
不向人间争宠辱,只将心事付沙鸥。
几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径路幽。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宗杲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昙晦,号妙喜,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杲禅师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其诗作往往蕴含深刻的禅理,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我空着手携带着布袋,来去飘忽如同流云一般自由。
即使遇到锋利的刀刃也坦然自若,即便是毒药也视若无物,心境闲适。
我不与世人争夺宠辱,只将心事寄托给那飞翔的沙鸥。
不知何时我将归隐到那青山之外,在那月满松风的幽静小路上漫步。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禅意,首句“布袋空携空满袖”描绘了诗人身无长物,只带着一个空布袋,象征着内心的空无与自在,次句“去来飘忽似云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自由不羁,如同流云一般无拘无束,接下来的两句“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閒閒”则通过极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危险时的坦然与超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归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是释宗杲禅师禅意与诗意的完美结合,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己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诗中“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閒閒”两句尤为精彩,不仅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死、危险时的无畏与超脱,也体现了禅宗“平常心是道”的深刻哲理,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禅意与诗意,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的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宗杲禅师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主张禅净双修,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修行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种体验也反映在了他的诗作中,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刻,面对生死、危险等极端情境时,内心所涌现出的禅意与感悟的结晶,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种超然物外、心境宁静的禅意,以及他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