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禅颂

宋·释宗杲

行亦禅,坐亦禅,

语默动静体安然。

千峰顶上无拘束,

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字昙晦,号妙喜,是宋代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福建泉州,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师,终成一代禅宗大师,宗杲禅师不仅禅学造诣深厚,而且善于教化,其禅法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行走时也是禅,静坐时也是禅,

无论是说话还是沉默,无论是动还是静,身心都安然自在。

站在千峰之顶,没有任何拘束,

置身于万象丛中,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一种修行境界,即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行、坐、语、默、动、静,都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真正的禅修,是超越这些外在形式的,它体现在内心的安然与自由上,千峰顶上和万象丛中,都是修行的场所,只要内心达到禅的境界,就能在任何环境中都感到自在无拘。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诗人通过“行亦禅,坐亦禅”的反复吟咏,强调了禅修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通过“语默动静体安然”的描绘,展现了禅修者内心的平静与自在,后两句“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禅修者的境界提升到了与自然和谐共融的高度,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美学韵味,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的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宗杲禅师在长期的修行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禅修的精髓和境界,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修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禅宗的一种修行理念和美学追求,在宋代禅宗盛行的背景下,这首诗无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