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因讪谤成冤亲,何表无生慈忍力。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冤亲

唐代:释宗杲

世间恩怨总难分,

谤语交加乱耳根。

不因讪谤成冤亲,

何表无生慈忍力。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宗杲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释宗杲,唐代著名禅师,生平事迹多见于佛教典籍,他深谙佛法,以慈悲和智慧著称,擅长通过诗歌来传达佛教教义,对后世佛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宗杲禅师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导人们向善、修心。

译文

世间的恩怨情仇总是难以分辨清楚,

诽谤和诋毁的话语交织在一起,扰乱人的心神。

如果不因为别人的讥讽和诽谤而成为冤家或亲近的人,

又怎能表现出无生法忍(即超越生死、无执着于生灭的慈悲与忍辱之力)的慈悲与忍力呢?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释宗杲禅师对于世间恩怨和诽谤的看法,他认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恩怨情仇往往难以分辨,而诽谤和诋毁更是容易扰乱人的心神,真正的修行者应该超越这些世俗的纷扰,不因别人的讥讽和诽谤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态度,这样才能体现出无生法忍的慈悲与忍辱之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教教义,首句“世间恩怨总难分”点出了世俗世界的复杂性;次句“谤语交加乱耳根”则进一步揭示了诽谤和诋毁对人心神的扰乱,后两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强调了修行者应该具备的超脱和慈悲之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在修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考验有关,在佛教修行中,面对世俗的恩怨情仇和诽谤诋毁,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慈悲,是修行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释宗杲禅师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一课题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为后世修行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