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世音菩萨颂

唐·玄奘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

慈悲平等观,空寂圆满观。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玄奘(602年-664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玄奘,唐代高僧,著名的佛教翻译家、旅行家,他生于河南洛阳,俗姓陈,名祎,因对佛教经典有深厚兴趣,曾西行取经,历经艰辛,到达印度,学习并带回大量佛经,回国后,在长安(今西安)大慈恩寺主持译经工作,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最著名的译作是《大唐西域记》和《瑜伽师地论》等。

译文

听闻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

就像饮用了甘甜的露水,

心中的烦恼和疑惑瞬间消融,

进入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

释义

这首诗颂扬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智慧,诗人通过“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慈悲平等观,空寂圆满观”四句,概括了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主要特质,接下来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则表达了观世音菩萨无处不在、普度众生的慈悲情怀,最后两句“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是诗人的个人感受,他听闻观世音菩萨的教诲后,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净化,仿佛饮用了甘露,所有的烦恼和疑惑都瞬间消融,进入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境界。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赞美,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两句,诗人用“饮甘露”和“入不思议”来形容自己内心的变化和感受,既形象又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整首诗充满了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玄奘在取经归来后,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翻译和传播工作,他深知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也深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对众生的巨大影响,他创作了这首诗来颂扬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和慈悲情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敬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