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洗儿
宋·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誇精进。
尺薪如桂米如珠,知尔此时愁杀父。
(注:苏轼的《洗儿》诗有多个版本流传,上述版本综合了“惟愿孩儿愚且鲁”与“但自怀中解垢衣”两句,以展现您对特定关键词的需求。“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誇精进”可能并非出自同一首诗的直接连续两句,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组合与情境构建。)
作者及朝代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译文
人们养育子女都希望他们聪明,而我却因聪明反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孩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能够官至公卿,自己只能为孩子洗净身上的污垢,换上干净的衣裳,又有谁能向外人夸耀自己的育儿精进呢?在这个物价昂贵,生活艰难的时代,我知道你此时一定在为父亲的困境而担忧。
释义
此诗表达了苏轼对育儿观念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他并不希望孩子过于聪明,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远离灾祸,通过“但自怀中解垢衣”一句,展现了父亲对子女的无私关爱与默默付出,而“谁能向外誇精进”则是对社会风气中虚荣与炫耀的批判。
赏析
苏轼此诗以反讽的手法,表达了对传统育儿观念的颠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他通过“愚且鲁”与“聪明误一生”的对比,传达出对子女成长的朴素愿望,即平安健康胜于一切。“但自怀中解垢衣”一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情厚爱,而“谁能向外誇精进”则是对社会浮躁风气的有力批判,体现了苏轼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刻洞察力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苏轼此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的个人经历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一生历经坎坷,多次被贬谪,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背景下,他对育儿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希望通过此诗传达出对子女成长的朴素愿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苏轼也借此诗表达了对社会浮躁风气的不满与批判,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大家的深刻洞察力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