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秦中吟·伤田家》,以下是详细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秦中吟·伤田家
唐·韦应物
二月闻子规,春耕事已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门前有吏嚇孤穷,欲诉门深抱冤哭。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译文:
二月里听到子规鸟啼叫,春耕的事情已经开始了,年轻力壮的都去田野耕地,场院和菜园也整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归来时天色已晚,还要牵着牛犊到西边山涧去饮水,饥饿辛劳他们不觉得辛苦,喜的是天降甘霖滋润了田地,粮仓里已经没有隔夜之粮,但官府的劳役却还没完没了,看着这些,我才惭愧地想到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官府的粮食却来自乡里,作为一个小官吏俸禄三百石,到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私下里就感到惭愧,整天都不能忘记,门前有官吏在恐吓那些孤苦伶仃的百姓,他们想要申诉冤情却只能对着深宅大院抱头痛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农民在春耕时的辛勤劳动和官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府横暴的愤慨,诗中描绘了农民在二月春耕时的忙碌景象,他们虽然饥饿辛劳,但看到天降甘霖滋润田地时却感到喜悦,粮仓里已经没有隔夜之粮,官府的劳役却还没完没了,这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艰难,诗人作为一个小官吏,虽然俸禄不多,但到年底还有余粮,这使他感到惭愧和不安,诗人通过描述官吏恐吓孤苦伶仃的百姓,进一步揭示了官府的横暴和农民的苦难。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官府的剥削压迫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农民的苦难和官府的横暴,诗人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农民的生活场景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农民的艰辛和无奈,诗人在结尾处通过描述官吏恐吓百姓的情景,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官府横暴的印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地方官时,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后所写,他亲眼目睹了农民在官府剥削压迫下的苦难生活,深感同情和愤慨,他写下了这首诗来揭露官府的横暴和农民的苦难,表达了自己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也体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民生的关注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