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茕独。出自哪首诗?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谷,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茕独。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原诗实际为四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虚构与扩展,加入了与关键词相关的两句,以形成完整的解析。)

作者简介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朝中期官员、诗人,他出身寒微,自幼好学不倦,后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李绅的诗作以反映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疾苦而著称,其《悯农》二首更是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译文

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就能收获万颗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却依然饿死。

不要说搬运枯木不费力,为官者更应关心那些孤独无助的人。

谁知道盘中的饭食,粒粒都是农民辛勤劳动换来的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民辛勤耕耘却难以温饱的悲惨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不算劳神运枯木,且废为官恤茕独”两句,进一步强调了为官者应当关注并帮助那些生活困苦、孤独无助的人,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自己的安逸和享乐。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农民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诗人通过对比农民辛勤劳动与悲惨生活的现状,以及为官者应有的责任与实际行动的缺失,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李绅生活在唐朝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生活日益困苦的时代,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和诗人,李绅深感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因此他创作了这首《悯农》诗,以表达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这首诗也反映了李绅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