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李益
楼台掩映拂流霞,钟鼓铿锵度翠华。
玉帐笙歌留醉月,仙阶桂子落秋花。
珠帘寂寂闻瑶瑟,绣户沉沉掩绮霞。
长乐钟声偏怨别,何时同谒建章宫。
作者简介
李益(约746年-约829年),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他出身于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其诗作风格豪放明快,情感真挚深沉,李益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楼台在流霞的掩映下若隐若现,钟鼓之声铿锵有力,穿过翠绿的华盖,玉帐中笙歌缭绕,让人沉醉在月色之中;仙阶上桂花飘落,点缀着秋日的落花,珠帘轻垂,寂静中传来瑶瑟的乐声;绣户紧闭,绮丽的霞光被深深掩藏,长乐宫的钟声似乎诉说着离别的哀怨,不知何时我们才能一同谒见那宏伟的建章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宫廷中的景象,既有楼台钟鼓的庄严,又有笙歌桂子的浪漫,在这繁华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离别之愁,长乐宫的钟声成为了这种哀怨情感的象征,诗人期待着能够再次与友人或心上人一同谒见建章宫,重温旧梦。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繁华与哀愁,前两句通过楼台、流霞、钟鼓、翠华等意象,描绘出宫廷的庄严与华丽;中间两句则通过笙歌、醉月、桂子、秋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笔锋一转,以长乐宫的钟声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哀怨和对重逢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宫廷生活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益在宫廷任职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宫廷的繁华与哀愁,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在宫廷中,他或许经历了与友人或心上人的离别,这种离别之愁成为了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作为一位边塞诗人,李益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痛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这也使得他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真挚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