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访旧
明 · 文徵明
玉山偷暇访禅扉,洛社诸英昔所依。
岁月匆匆人易老,松风依旧伴斜晖。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译文
在繁忙中抽空前往玉山寺探访禅房,那里曾是我昔日与洛社诸英才相聚的地方,岁月匆匆流逝,人容易老去,但寺中的松风依旧,伴随着夕阳的余晖。
释义
玉山:此处可能指一座名为玉山的寺庙或山景,用作地点指代。
偷暇:抽空,利用空闲时间。
禅扉:禅房的门户,代指禅房或寺庙。
洛社诸英:洛社,古代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此处借指作者昔日交往的英才们。
斜晖:夕阳的余晖。
赏析
这首诗是文徵明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作,首句“玉山偷暇访禅扉”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诗人的行动——在繁忙中抽空探访旧地,次句“洛社诸英昔所依”则回忆了昔日与英才们相聚的欢乐时光,表达了对旧友的深深怀念,后两句“岁月匆匆人易老,松风依旧伴斜晖”则通过对比岁月的流逝与自然的恒常,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易老、世事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文徵明晚年时期,当他回顾自己一生的经历,特别是与昔日英才们的交往时,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怀念,玉山寺作为他们曾经相聚的地方,成为了诗人寄托情感的对象,通过这首诗,文徵明不仅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对人生易老、时光匆匆的无奈和感慨,诗中的自然景象(如松风、斜晖)也增添了作品的意境和美感,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