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的解释

生辉1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绿琴吟

唐·李群玉

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

一朝得遇知音者,把臂相携入翠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群玉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群玉,唐代著名诗人,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县)人,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沅陵石门山,以诗酒自娱,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怀,李群玉的诗才横溢,但一生未得显达,其诗作在后世得到了高度评价。

译文

这把绿琴是用桐树的嫩枝精心制作而成,十年来它默默陪伴我在窗下,却无人知晓它的美妙,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我们携手一同走进那青翠的山林深处。

释义

绿琴制自桐孙枝:绿琴,指用桐木制成的琴,桐孙枝即桐树的嫩枝,象征着琴的材质优良且年轻。

十年窗下无人知:形容琴虽好,但长时间无人赏识,暗含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一朝得遇知音者:指终于遇到了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

把臂相携入翠微:形容与知音相遇后的喜悦,两人携手走进山林,象征心灵的契合与归宿。

赏析

这首诗以绿琴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对真正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的渴望,前两句通过“绿琴制自桐孙枝,十年窗下无人知”描绘了琴的精美与孤独,暗含了诗人自身的才华与遭遇,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一朝得遇知音者,把臂相携入翠微”展现了与知音相遇后的喜悦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谊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群玉个人的经历有关,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未得显达的诗人,李群玉在长期的隐居生活中,可能经历了许多孤独与无奈,他通过这把用桐孙枝制成的绿琴,寄托了自己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终于遇到能够理解和欣赏自己的人时,他内心的喜悦与激动难以言表,于是写下了这首《绿琴吟》,这首诗不仅是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反思和美好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