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75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雍陶的《中秋对月》,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中秋对月

唐·雍陶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

关山远隔人千里,风月深知我寸衷。

寂寞嫦娥舒广袖,欲上青天揽明月。

(注:最后一句“寂寞嫦娥舒广袖,欲上青天揽明月”并非雍陶原句,可能是后人添加或混淆,但在此为了保持完整性,仍列出,实际分析中,我们将主要关注前六句。)

作者简介

雍陶,唐代诗人,字国钧,成都人(今四川成都一带),生卒年不详,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他的诗歌以写景抒情见长,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这一夜,明月高悬,清辉洒满人间,哪里没有它的光芒呢?彩虹般的月影远远地在银河之上分明可见,月亮上的玉兔的光辉完全映照在了宴席之中,关山遥远,相隔千里的人儿啊,这风月却深深知晓我内心的一寸衷肠。

释义

诗词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美景,以及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时间(中秋之夜)和景象(明月高悬,清光普照);颔联通过“虹影”和“兔辉”两个意象,进一步描绘了月色的美丽;颈联则转而抒发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风月似乎能理解他内心情感的感受。

赏析

1、意境深远:诗词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明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轮明月之下,感受到那份清冷与孤寂。

2、情感真挚:诗人在描绘月色美景的同时,也不忘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真挚而动人,使得诗词更加具有感染力。

3、语言优美:诗词语言清新自然,意象生动,如“虹影迥分银汉上,兔辉全写玉筵中”等句,都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词的创作背景,已难以详考,但从诗词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中秋之夜,面对明月,思念远方的亲人,有感而发所作,中秋佳节本是团圆之日,但诗人却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这种孤独与思念之情便化作了这首优美的诗词。

《中秋对月》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佳作,它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明月美景,更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