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闻山鸟惊新哢,遥见林花识旧蹊。的释义

小星205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初闻山鸟惊新哢,遥见林花识旧蹊”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

唐·宋之问

候晓逾闽峤,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初闻山鸟惊新哢,遥见林花识旧蹊。

岸曲连沙疾,峰斜转树迷。

还疑建溪水,暗与闽山通。

作者简介

宋之问,唐代诗人,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及第,历官尚书监丞、中书舍人,曾因事获罪,流放泷州(今广东罗定市一带),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擅长五言律诗,对唐代律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拂晓时分我渡过闽地的山岭,趁着明媚的春色远望着越地的楼台,宿云从鹏鸟背际飘去,残月从蚌蛤壳里浮出大海,海市蜃楼变幻莫测如同仙阁,蛙的鸣声此起彼伏犹如管弦,初闻山鸟啼鸣似在惊唱新曲,遥见林花开放如同认识旧时的路径,江流曲曲弯弯岸连着岸沙,山峰重重叠叠树遮着树林,我还怀疑建溪的水,暗暗地与闽山相通相连。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早春时节从始兴江口出发,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和心中所感,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幻莫测,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旧地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方面极为生动,如“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一句,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宿云和残月描绘得栩栩如生,富有诗意,诗人在描绘景色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如“初闻山鸟惊新哢,遥见林花识旧蹊”一句,既表现了山鸟的欢快和新花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旧地的怀念和亲切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之问在流放途中,经过始兴江口时所作,当时他身处逆境,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所见所感,这首诗正是他在旅途中,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心中涌起无限感慨和怀念之情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