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轻阴结夕霏,城南十里有香泥。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14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城南杂咏二十首·濯清

宋·张栻

昨夜轻阴结夕霏,城南十里有香泥。

柳条弄色不忍折,梅蕊破寒犹未齐。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栻(1133年—1180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张栻,字敬夫,号南轩,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官员,他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并称“东南三贤”,张栻一生致力于理学研究,主张“知行合一”,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曾任岳麓书院山长,培养了大量人才,在政治上,他主张抗金复国,反对妥协投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译文

昨夜天空微微阴沉,凝结成了傍晚的薄雾,城南十里外的道路上铺满了芬芳的泥土,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展现出嫩绿的色彩,让人不忍心去折它;梅花在寒冷中绽放,但花朵还未完全开放整齐。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城南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轻阴、夕霏、香泥、柳条、梅蕊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轻阴结夕霏”描绘了傍晚时分天空的阴沉与薄雾的缭绕,“城南十里有香泥”则暗示了春雨过后大地的芬芳与湿润,后两句则通过柳条与梅蕊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傍晚时分城南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轻阴”、“夕霏”、“香泥”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诗人还通过“柳条弄色”、“梅蕊破寒”等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当时,张栻正致力于理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同时也在政治上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有关,通过描绘春天傍晚时分城南的自然美景,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这首诗是张栻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佳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