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行
唐·杜荀鹤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
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星稀晓气凉。
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
前程合与谁人说,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虽得中进士,却因宫廷政变而未能授官,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驿站里人烟稀少,夜晚显得格外漫长;遥望姑苏城,只见树木苍苍,江湖潮水退去,高楼显得更加高远;银河中的星星稀少,清晨的寒气袭来,月亮转动,碧梧树下的鹊影也随之移动;露水低落,红草丛中的萤火虫光芒被沾湿,前方的路程该与谁诉说呢?空谈白马先生的理论,比不上鸡鸣时分起身赶路所取得的成就。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赶路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前程的迷茫和对实际行动的重视。“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一句,强调了空谈理论不如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前两句通过“堠馆人稀”和“姑苏城远”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氛围;中间四句则通过“江湖潮落”、“河汉星稀”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清晨的寂静和清冷,最后两句“前程合与谁人说,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对比空谈理论和实际行动的效果,表达了对实际行动的肯定和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早年应举不第、四处奔波的时期,面对前程的迷茫和社会的现实,诗人深感空谈理论的无力和实际行动的重要性,他通过描绘清晨赶路的情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对实际行动的坚定信念,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