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思乡
朝代:唐代
作者:刘沧
莫上孤城频送目,浮云西北是家林。
寒天暮鸟栖何处,秋夜长人忆故心。
衰草凄凄霜满地,荒烟袅袅月当门。
砧声断续寒灯暗,遥想征车泪沾襟。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有诗名,他的诗作多抒发思乡之情、人生感慨及自然景物描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不要登上孤独的城楼频繁远望,因为西北方向的浮云之下,正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树林,寒冷的天空下,傍晚的鸟儿栖息在何方?秋夜漫长,让人更加思念故乡的心绪难平,衰败的草丛在满地霜白中更显凄凉,荒凉的烟雾袅袅升起,月光正照在门前,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寒灯昏暗,我遥想那远行的车辆,泪水不禁沾湿了衣襟。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首联直接点题,告诫自己不要频繁登上孤城远望,因为那只会加剧对家乡的思念,颔联通过描绘寒天暮鸟和秋夜长人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思乡的氛围,颈联以衰草、霜、荒烟、月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凄清、荒凉的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苦,尾联则以砧声、寒灯和遥想的征车为线索,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以泪沾襟作结,情感真挚动人。
赏析
这首诗以思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悠远,首联的“莫上孤城频送目”既是对自己的告诫,也是对读者情感的引导,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下来的几联,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将思乡之情融入其中,使得全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尾联的“遥想征车泪沾襟”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令人动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刘沧在异乡为官时所作,唐代士人常有宦游四方、远离家乡的经历,刘沧也不例外,在异乡的日子里,他或许时常登上城楼远望,思念着远方的家乡,这种思乡之情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也可能加深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刘沧创作了这首《思乡》,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