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郑二员外
唐·李白
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
明光殿里辞天子,太液池边送故人。
凤箫声断横江暮,鸂鶒飞来落照新。
此去应多新著作,他年知尔负仙尘。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白,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他才华横溢,性格豪放不羁,喜好饮酒作诗,游历名山大川,其诗作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瑰丽,风格奔放,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你有雄奇的文采和繁多的思绪,少年时就已参加科举,志向直指朝廷的金门,在明光殿里辞别天子,又在太液池边送别友人,傍晚时分,横江之上凤箫声断,夕阳余晖中鸂鶒飞来,景色清新,你此次离去定会有许多新的著作问世,将来我知道你将会超凡脱俗,不负仙尘。
释义
雄文藻思繁:形容诗文才华横溢,思绪纷繁。
龆年射策向金门:龆年指童年或少年时期,射策指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形式,金门代指朝廷,整句意为少年时期就参加科举,志在朝廷。
明光殿、太液池:均为唐代皇宫内的建筑和景观,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尊贵。
凤箫声断横江暮、鸂鶒飞来落照新: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色,既有哀愁也有清新。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为送别友人郑二员外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又流露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首联“子有雄文藻思繁,龆年射策向金门”直接赞美了友人的才华和志向;颔联通过“明光殿里辞天子,太液池边送故人”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友人从宫廷到离别的过程;颈联以自然景色烘托离别氛围,既有哀愁也有清新之美;尾联则对友人的未来寄予厚望,期待他能有更多佳作问世,并超凡脱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李白与郑二员外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唐代,科举考试是士人进入仕途的重要途径,而李白本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因此他对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友人抱有敬意和祝福,这首诗可能是在郑二员外即将离开京城,前往外地任职时,李白为他送行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李白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才华和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