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阁碧幢惟是俭,三公二伯未为荣。的解释

生辉8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臣

唐·罗隐

九陌尘埃千丈锁,两宫消息一时通。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空。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聋。

黄阁碧幢惟是俭,三公二伯未为荣。

作者及朝代

作者:罗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罗隐,字昭谏,晚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批判,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的散文也颇有成就,尤其是小品文,语言精炼,寓意深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译文

京城的大道被尘埃封锁,宫中的消息却一时传通。

谁人能辨别朝中的真伪,古往今来多少事都成空。

只爱那臧武仲能装圣人,可知宁戚也曾假装耳聋。

高官显贵只知节俭度日,三公二伯的爵位也不为荣。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京城的喧嚣与宫中的消息传递,反映了晚唐时期政治的腐败和官员的虚伪,诗中提到臧武仲和宁戚的典故,讽刺那些表面上装腔作势、实则虚伪无能的官员,最后两句则强调,即使身居高位、拥有显赫的爵位,如果不注重品德修养和节俭度日,也不值得尊敬和荣耀。

赏析

这首诗以讽刺的笔触,深刻揭露了晚唐时期政治的腐败和官员的虚伪,首联通过描绘京城的喧嚣和宫中的消息传递,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混乱的氛围,颔联则直接点出朝中的真伪难辨,古今多少事都成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颈联运用典故,讽刺那些虚伪无能的官员,尾联则强调节俭和品德的重要性,指出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应忘记这些基本的美德,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罗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对晚唐时期的政治腐败和官员虚伪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也表达了自己对节俭和品德的重视,以及对那些虚伪无能官员的讽刺和不满,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代表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