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平蜀诗
唐·李商隐
剑门失险曾缚虎,淮水安流缘斩鲸。
四海干戈犹未息,五湖舟楫且须行。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
濯足扶桑水万里,垂翅天阙云千重。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剑门关失去了往日的险峻,是因为曾经绑缚过猛虎;淮河之水得以平静流淌,是因为斩杀了兴风作浪的鲸鱼,天下战乱尚未平息,我仍需乘船在五湖四海间漂泊,中兴的将领们已经收复了山东之地,捷报频传,如同白日一般明亮,我愿万里跋涉,濯足于扶桑之水,却无奈只能垂翅于天阙之下,望着重重云雾。
释义
剑门失险曾缚虎:比喻剑门关因曾有英雄豪杰(如三国时的蜀汉)镇守而失去其原有的险峻,暗示了英雄的作用。
淮水安流缘斩鲸:鲸鱼在此比喻作乱之人或势力,斩鲸则意味着平息了淮水一带的战乱,使河水得以安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剑门失险”和“淮水安流”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唐朝平定叛乱、恢复安定的期望,诗中“曾缚虎”和“缘斩鲸”的比喻,既展现了英雄人物的英勇无畏,也暗示了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憧憬,既有对中兴将领的赞扬,也有对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唐朝国力衰退,藩镇割据,战乱频繁,李商隐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命运多舛,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寄托了对英雄豪杰能够挺身而出、平息战乱的期望,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无法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无奈和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