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忠臣
朝代:宋代
作者:刘克庄
直继先朝卫与英,能移孝友作忠贞。
临危不改平生节,到死犹存报国心。
铁骨铮铮留史册,丹心耿耿照乾坤。
千秋万代仰高节,万古流芳颂美名。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克庄为宋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书法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被誉为“南宋诗坛领袖”,刘克庄的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对时弊多有针砭,同时也不乏对忠臣义士的赞美。
译文
忠诚地继承了前朝卫青、霍去病的英勇精神,能够将孝顺友爱转化为对国家的忠诚与坚贞,面临危难时也不改变平生的气节,直到死亡仍然保持着报效国家的心,铁骨铮铮的事迹被载入史册,耿耿丹心照亮了天地,千秋万代的人们都敬仰他的高尚节操,他的名字将万古流芳,被世人歌颂。
释义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忠臣,他继承了前朝英雄(如卫青、霍去病)的英勇精神,将个人的孝顺友爱转化为对国家的忠诚与坚守,在面临生死考验时,他依然坚守气节,不改初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人敬仰的楷模。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忠臣的高尚品质,展现了诗人对忠诚与气节的崇尚,首联“直继先朝卫与英,能移孝友作忠贞”直接点明了忠臣的英勇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将其与前朝的英雄人物相提并论,提高了其地位,颔联“临危不改平生节,到死犹存报国心”进一步强调了忠臣在危难时刻的坚定与执着,以及他对国家的深厚感情,颈联“铁骨铮铮留史册,丹心耿耿照乾坤”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忠臣的英勇事迹和耿耿丹心,尾联“千秋万代仰高节,万古流芳颂美名”则总结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对忠臣的敬仰与赞美。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忧外患的困境,诗人刘克庄通过赞美一位忠臣的高尚品质,旨在激励当时的人们坚守气节、忠诚报国,共同抵御外敌、振兴国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与气节的崇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