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张籍
身在三湘四水愁,
烟波早晚长羁旅。
野猿啼处山人过,
古庙门前江水流。
湘水吟多意自愁,
夜深还过女墙头。
弦管终年乐五侯,
军城鼓角动江楼。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贞元十五年进士,历太常寺太祝、国子监助教、秘书郎、国子司业等职,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
译文
我身处三湘四水之地,满心愁绪,
早晚间烟波浩渺,长久地漂泊羁旅。
野猿在啼叫的地方有山人经过,
古庙的门前,湘江水静静地流淌。
吟咏湘水让我更加愁苦,
夜深时我还独自走过女墙头。
权贵们终年享受着弦管之乐,
而军城中的鼓角声则震撼着江楼。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湘水边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愁苦和对权贵们奢华生活的感慨,前两句写诗人身处三湘四水之地,因烟波浩渺而长久羁旅,心中充满愁绪,中间两句通过野猿啼叫、山人经过、古庙门前江水流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苦,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写出了权贵们终年享受弦管之乐,而诗人自己则只能听到军城中的鼓角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愁苦和对权贵们奢华生活的不满,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歌的语言质朴自然,流畅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力,对权贵们的奢华生活感到不满和愤慨,诗人也经历了长期的漂泊和羁旅生活,对人生的艰辛和无奈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的感受和对社会的观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