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的释义

风云44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杨师道的《咏史》,全诗如下:

咏史

唐·杨师道

汉家天子今无恙,宛有征辽上将才。

菱格鱼鳞装战舸,芙蓉雁字拂旌旗。

前军已破胡沙阵,后骑犹牵落月回。

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

作者简介

杨师道,字景猷,唐朝初年大臣、文学家,隋朝尚书令杨素之子,他自幼聪颖好学,文采飞扬,入唐后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以诗名世,杨师道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译文

汉朝的天子如今安然无恙,我们拥有像征辽那样的杰出将领,战船装饰着菱格和鱼鳞般的图案,旌旗上绘有芙蓉和雁行的图案随风飘扬,前军已经攻破了敌人的胡沙阵地,后方的骑兵还牵着落日的余晖归来,远方的戍所已经没有了战争的烟尘,将领们的神武功绩被永远记载在史册上传颂。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汉朝征辽的壮丽场景,赞美了将领们的英勇神武和赫赫战功,诗中“菱格鱼鳞装战舸”和“芙蓉雁字拂旌旗”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战船的华丽和军队的威武;“前军已破胡沙阵,后骑犹牵落月回”则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胜利后的凯旋;“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则总结了战争的成果,强调了将领们的功绩被永远铭记。

赏析

这首诗以咏史为题,但实际上是对唐朝军事力量的赞美和向往,诗中通过对汉朝征辽的描绘,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威武和将领们的英勇,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朝初期的边疆形势有关,唐朝初年,边疆地区时常受到外族的侵扰,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唐朝政府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杨师道作为唐朝的官员和文学家,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唐朝军事力量的赞美和对将领们的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和平稳定的期望。

《咏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朝军队的威武和将领们的英勇,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对和平的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师道作为一位文学家和官员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