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泠泠漱玉鸣,出山不似在山清。全诗是什么?

生辉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溪

唐·杜荀鹤

桥下泠泠漱玉鸣,出山不似在山清。

西峰残日明松影,东涧流淙夜有声。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隐居庐山,过着清苦的生活,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与同时期的聂夷中齐名,合称“聂杜”,他的诗作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桥下的溪水泠泠作响,如同玉石相击发出的清脆声音,溪水流出山后,就不再像在山间那般清澈纯净了,西边的山峰上,夕阳余晖映照着松树的影子,东边的山涧里,溪水在夜晚仍然潺潺流淌,发出声响。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山间溪水的清澈与出山后的变化,以及周围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生动,首句“桥下泠泠漱玉鸣”以“漱玉”形容溪水的声音,形象生动,表现出溪水的清澈与纯净;次句“出山不似在山清”则通过对比,表达了溪水出山后受到污染或不再如山中那般清澈的遗憾;后两句则分别描绘了西峰残阳映松影和东涧夜流有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溪水的生命力。

赏析

这首诗以溪水为线索,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山间溪水的清澈与出山后的变化,以及周围自然景色的静谧与生动,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溪水在山间与出山后的不同状态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和对现实污染的忧虑,诗人还通过描绘西峰残阳和东涧夜流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溪水的生命力,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画面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隐居庐山期间,在隐居生活中,诗人得以近距离观察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纯净与美好,随着溪水出山后受到污染或不再如山中那般清澈,诗人不禁产生了对现实污染的忧虑和对自然纯净之美的向往,这种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使整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思考,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