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秋晚
唐·刘沧
秋深栎菌樵来得,木末山鼯梦断闻。
霜落寒林啼鸟远,风高古寺断钟沉。
闲门寂寂人不到,落日曈曈山自阴。
独坐小轩心自远,竹边松底一径深。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公元854年)进士及第,官华原尉,迁龙门令,工七律,风格与许浑、赵嘏相近,有集,已佚,今存诗一卷,收入《全唐诗》中,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闲适生活,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深秋时节,樵夫从林中拾得栎树上的菌子;树梢之上,山鼯(一种形似松鼠的小动物)的梦境被打断,发出声响,寒霜降临,林中落叶纷飞,远处的鸟儿啼声凄清;风高云淡,古寺的钟声在山谷中回荡,最终归于沉寂,寂静的山居之门鲜有人至,夕阳余晖下,山色显得更加幽暗,我独自坐在小屋的窗前,心境悠远,竹丛与松树间,一条小径深深通向远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居的宁静与幽远,首联通过“栎菌”与“山鼯”两个意象,展现了山林生活的自然与野趣;颔联则通过“霜落”、“寒林”、“啼鸟”、“断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颈联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寂静与孤独;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
赏析
此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如栎菌、山鼯、寒林、古寺等,营造出一种清幽而深远的意境,诗人也通过“闲门寂寂”、“落日曈曈”等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宁静,尾联“独坐小轩心自远,竹边松底一径深”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作于刘沧山居期间,唐代晚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因仕途不顺或厌倦尘世纷扰,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孤独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