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有来由重入谷,柳无情绪强依人。的解释

小星5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李商隐

莺有来由重入谷,柳无情绪强依人。

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茵。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期,一生郁郁不得志,但其诗文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比兴意义,有些则较难索解。

译文

黄莺鸟不知为何又飞回了山谷,柳树没有情绪却勉强地依附着行人,我在风中想要劝春光多停留一会儿,但春天却早已悄悄来到了城南那片芳草萋萋的地方。

释义

首句“莺有来由重入谷”以黄莺鸟的重归山谷比喻自己或某种情感的回归,但“有来由”三字又透露出这种回归并非出于本意,带有无奈或被迫的意味,次句“柳无情绪强依人”则以柳树的无情绪却勉强依人为喻,形容自己或某种事物虽无心情却不得不依附于人或某种情境,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不甘,后两句则通过劝春、寻春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莺、柳为喻,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前两句通过莺鸟与柳树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挣扎,后两句则通过劝春、寻春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留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批判,又有对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充分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晚唐社会的动荡与腐败,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挣扎,他渴望改变现状,但又无力回天,只能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这首诗通过莺、柳的形象,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批判与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就是对李商隐《春日杂感》一诗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魅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