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轩冕及渔樵,性与情违渐渐遥。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35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隐者

唐·李中

不论轩冕及渔樵,性与情违渐渐遥。

曾向五陵游侠窟,无因得见洛阳桥。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诗作颇丰,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不论是身居高位的官员还是隐居山林的渔樵,当人的本性与世俗之情相违背时,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我曾经在繁华的五陵地区游历,却无缘得见那象征着繁华与宁静交织的洛阳桥。

释义

“不论轩冕及渔樵”指的是不论是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的官员(轩冕),还是过着清贫生活、以捕鱼打柴为生的隐士(渔樵),“性与情违渐渐遥”表达了当人的自然本性(性)与世俗的情感、欲望(情)发生冲突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会逐渐拉大,难以调和。“曾向五陵游侠窟”回忆了诗人过去在繁华都市(五陵,古代贵族富豪聚居之地)的游侠经历,“无因得见洛阳桥”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隐逸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刻思考,首句“不论轩冕及渔樵”以宏大的视角,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纳入讨论范围,强调了人性与世俗情感的普遍冲突,次句“性与情违渐渐遥”则直接点明了这种冲突的结果,即人与人之间因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渐行渐远,后两句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过去繁华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隐逸生活的接受与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中晚年隐居山林之时,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士人选择隐居山林,以避世求安,李中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感悟,他既怀念过去繁华的都市生活,又深知自己无法再融入其中,只能接受并珍惜当前的隐逸生活,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豁达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