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附加句(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假设其作为诗人心境的补充表达)
静躁殊途知自识,荣枯一贯亦何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时间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贾岛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锤炼字词,追求诗句的精炼和意境的完美。
译文
(原诗部分)
闲居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搅扰,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和尚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走过桥去那边红尘渐远,景色迥异,搬动石头惊动了云根,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附加句)
无论是静谧还是喧嚣,各自有路可走,内心自知;无论是荣耀还是枯萎,都是生命的常态,又有什么可争的呢?
释义
原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诗人的造访经历,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附加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应保持平和,对人生的起伏变化应有超然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诗人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自己的造访经历,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附加句则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即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应保持平和,对人生的起伏变化应有超然的态度,这种思想在唐代诗人中较为常见,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时间隐居山林,这首诗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造访友人李凝的幽居时所作,诗人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幽静环境和自己的造访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附加句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认识和追求,这种思想在当时士人阶层中较为普遍,贾岛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追求,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平和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