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秋
唐·李商隐
鲤鱼虚掷无消息,花老莲疏愁未摘。
寒雁声声催客泪,秋风瑟瑟动离情。
空庭寂寞人独立,夜色苍茫月半明。
回首前尘如梦影,伤心往事似烟轻。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根据关键词进行创作及解析,李商隐实际并未写过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社会动荡的时期,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才华横溢,擅长律诗和绝句,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鲤鱼投出的信物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回音,花儿已老,莲叶稀疏,愁绪满怀却未曾摘取,寒冷的雁叫声声催促着旅人的眼泪,瑟瑟的秋风吹动着离别的情感,空旷的庭院里寂寞的人独自站立,苍茫的夜色中月亮半明半暗,回首过去的日子如同梦幻一般,伤心的往事就像轻烟一样飘散。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首联以“鲤鱼虚掷无消息”比喻音信全无的失落感,“花老莲疏愁未摘”则借花喻人,表达了年华老去、愁绪难解的哀愁,颔联通过“寒雁声声”和“秋风瑟瑟”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颈联以“空庭寂寞人独立”和“夜色苍茫月半明”描绘了诗人孤独的身影和凄清的夜色,尾联则回首往事,感叹一切如梦如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和无奈。
赏析
本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鲤鱼虚掷”、“花老莲疏”、“寒雁声声”、“秋风瑟瑟”等,生动地描绘了秋日的凄凉景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失落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空庭寂寞人独立”与“夜色苍茫月半明”的对比,以及“花老莲疏”对年华老去的象征,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李商隐在晚唐时期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孤独,诗中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