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溪别业
唐·刘长卿
多病多忧百事违,就中堪喜是危机。
前山雨过池塘满,近南溪水更清浅。
闻道游人未忍还,落花啼鸟尽天关。
野情萧散自堪乐,何必求官傍要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避乱入江南,担任过多种官职,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被贬谪,刘长卿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景色,抒发个人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享有较高声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多病多忧的我百事不顺,但在这其中值得庆幸的是能发现隐藏的生机。
前山雨过之后池塘水满了,近处的南溪水更是变得清澈而浅浅。
听说游人们流连忘返不忍离去,落花与啼鸟共同营造了一个宁静的天关。
我野性疏放自然能够自得其乐,何必去追求官职而靠近那重要的渡口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南溪别业的自然景色和游人的流连忘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仕途的淡泊态度,诗中“多病多忧百事违”反映了诗人的现实困境和内心苦闷,但“就中堪喜是危机”则透露出一种乐观和豁达,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雨后池塘和南溪水的美丽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愉悦心情,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厌倦。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南溪别业的美丽和宁静,诗人通过“前山雨过池塘满,近南溪水更清浅”等诗句,将雨后池塘和南溪水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闻道游人未忍还”等诗句,表达了游人们对这里美景的留恋和不舍,最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态度,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际创作的,他通过描写南溪别业的自然景色和游人的流连忘返,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仕途的厌倦,在唐代,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是许多文人墨客共同面临的问题,刘长卿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人的普遍心态,这首诗也展现了刘长卿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