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杀南来鸿雁影,月明天外一行飞。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5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思

宋·寇准

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羡杀南来鸿雁影,月明天外一行飞。

作者简介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寇准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中进士,曾任巴东、成安二县知县,后入朝任职,累迁至中书侍郎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寇准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进谏,因多次触犯权贵而屡遭贬谪,他的诗作情感真挚,风格豪放,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个人遭遇之感。

译文

远处的树木在秋风中萧萧作响,林外的流水潺潺;秋日的山峦有一半被夕阳染红,真羡慕那南飞的大雁啊,它们在明亮的月光下,于天际排成一行自由飞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宁静景象,通过远树、流水、秋山、夕阳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后两句则借南飞的鸿雁,表达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赏析

首句“萧萧远树流林外”,以“萧萧”形容秋风中树叶摇动的声音,既写出了秋风的萧瑟,也暗示了诗人的孤寂心境,次句“一半秋山带夕阳”,用“一半”和“带”字,巧妙地描绘了夕阳斜照秋山的景象,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后两句“羡杀南来鸿雁影,月明天外一行飞”,诗人将情感寄托于南飞的鸿雁,通过“羡杀”二字,直接表达了内心的羡慕之情,鸿雁在月明星稀的夜晚自由飞翔,与诗人被束缚于尘世、无法自由施展才华的境遇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寇准被贬谪期间,寇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得罪权贵,被贬至偏远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日景象和鸿雁南飞的情景,抒发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不满,这首诗也体现了寇准诗歌中常见的豪放风格和深沉情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