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春草绿依依,万古愁魂唤不归。的释义

风云7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妃怨

唐·李商隐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寒露洁秋空,遥山纷在瞩。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注:此句为后人误传加入,非原诗内容,以下为原诗续接)

池塘春草绿依依,万古愁魂唤不归。

辽水鹤归应有恨,武陵人去已无时。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痕。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深挚,多用象征、比兴等手法,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才华出众,但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卷入政治斗争,未能得到重用,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池塘边的春草绿得如此依依,但那万古的愁魂却永远也唤不回来了。

释义

“池塘春草绿依依”描绘了春天池塘边生机勃勃的景象,绿草如茵,春意盎然,而“万古愁魂唤不归”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或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整句诗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愁魂的无法归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来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前两句“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已经奠定了全诗哀愁的基调,而“池塘春草绿依依,万古愁魂唤不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诗人用“绿依依”来形容春草的生机盎然,与“万古愁魂唤不归”的绝望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风格,即构思新奇、情感深挚、意境深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李商隐在怀念某位逝去的亲人或朋友时所作,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李商隐的仕途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会更加怀念那些曾经给予他温暖和支持的人,而“池塘春草绿依依,万古愁魂唤不归”这句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法挽回的遗憾,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人生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