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泊旅望
唐·欧阳詹
望乡心切切,何处倚危楼。
云带低山晚,烟含远树秋。
洞庭人已渡,处处采菱舟。
湖上清凉月更好,天边旅人犹未归。
作者及朝代:
欧阳詹(公元755年-800年),字行周,福建晋江潘湖人,唐代文学家、诗人,欧阳詹生活在中唐时期,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一生未得显达,他的诗文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简介:
欧阳詹自幼聪颖好学,年少时便以文章知名,他一生致力于科举考试,但多次不第,直到唐德宗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才与韩愈、李观等人同登进士第,欧阳詹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译文:
望着家乡的方向,心中急切地思念着亲人,却不知该倚靠在哪座高楼之上以解乡愁,傍晚时分,云雾缭绕在低矮的山头,远处的树木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象,洞庭湖上的人们已经渡过了湖面,到处都是采摘菱角的小舟,而湖面上那轮清凉的月亮更加美好,但天边的旅人却仍然未能归家。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夜泊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漂泊的无奈,诗中“望乡心切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何处倚危楼”则透露出诗人无处排解乡愁的苦闷,后两句通过描绘洞庭湖上的景象和旅人的未归,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个人的思乡之情与自然的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中“云带低山晚,烟含远树秋”两句,以景寓情,既写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愁绪,而“湖上清凉月更好,天边旅人犹未归”两句,则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欧阳詹在旅途中夜泊时所写,当时他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一个寂静的夜晚,他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思绪,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许多人的漂泊生活和无奈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