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祈年
唐·李隆基
玄象合教沧海晏,青龙喜应太山春。
九霄云外鸣金凤,万象丛中舞玉麟。
日暖风和调玉烛,花明柳暗递芳辰。
祈年祈岁祈民福,共仰皇恩雨露新。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第八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期间,唐朝达到极盛,史称“开元盛世”。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因安史之乱退位为太上皇,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他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贤相,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在位后期逐渐怠慢朝政、宠信奸臣,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来稳唐王朝的边疆,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
译文
玄妙的星象预示着大海将平静无波,青龙在泰山之春喜悦地响应,九霄云外传来金凤的鸣叫,万象丛中玉麟在欢快地舞蹈,阳光温暖,微风和煦,时光如美玉般温润,花明柳暗间传递着美好的时光,祈求年岁丰收,祈求民众幸福,共同仰望着皇恩如雨露般滋润新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皇帝祈福的场景,通过玄妙的星象、吉祥的青龙、九霄云外的金凤和万象丛中的玉麟等意象,表达了皇帝对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皇帝对自然和谐、万物生长的敬畏与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皇帝祈福的庄严与神圣,诗中“玄象合教沧海晏,青龙喜应太山春”两句,既体现了皇帝对天象的敬畏,又寓意着国家将如大海般平静无波,如泰山般稳固,而“九霄云外鸣金凤,万象丛中舞玉麟”两句,则通过金凤的鸣叫和玉麟的舞蹈,进一步渲染了祈福的喜庆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体现了皇帝的威严与庄重,又表达了皇帝对民众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玄宗在位期间的一个春日,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唐玄宗为了祈求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安康,特意在春日里举行祈福仪式,并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唐玄宗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众的关怀,也反映了唐朝盛世时期的文化繁荣和诗歌艺术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