阃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的释义

风云95个月前

诗词原文

戡乱

朝代:唐代

作者:周昙

阃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水夜流回雁影,胡沙晴起卷龙旌。

功成自合归东省,若问前朝事莫论。

作者简介

周昙,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致活动于晚唐时期,他的诗作多以历史题材为主,通过吟咏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见解,周昙的诗风质朴而深沉,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历史人物的风采和性格。

译文

在边疆建立军营,威风凛凛不容侵犯,自古以来平定战乱总会让人想起那些忠臣,他们转战千里,以一己之力对抗百万敌军,立下赫赫战功,汉水在夜晚流淌,映照着归雁的影子,胡地的沙尘在晴天里卷起龙旗,功成名就之后本应回到朝廷中枢任职,但若是问起前朝的事情,还是不要多谈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古代忠臣在边疆平定战乱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赞美,首句“阃外建牙威不宾”描绘了忠臣在边疆建立军营、威风凛凛的形象;次句“古来戡难忆忠臣”则点明了主题,即自古以来平定战乱都离不开忠臣的付出,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和功成之后的境遇,进一步展现了忠臣的英勇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首句与次句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忠臣在边疆的英勇与威猛;后两句则通过“汉水夜流”与“胡沙晴起”的描绘,象征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诗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如“功成自合归东省,若问前朝事莫论”一句,既表达了忠臣对朝廷的忠诚与归顺,又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言说的秘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晚唐时期的边疆战乱有关,晚唐时期,唐朝国力衰微,边疆地区频繁发生战乱,周昙作为一位关注历史、心系国家的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忠臣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当时边疆局势的担忧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通过描绘忠臣的英勇事迹和功成之后的境遇,周昙希望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和对国家的忠诚。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