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行
唐·张籍
搜山羽骑乘风引,下濑楼船背水分。
雁影参差过远塞,龙光错落映寒云。
军前草奏才传诏,天上兰桡未返魂。
愁见孤城落日边,暝烟垂柳闭重门。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籍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张籍,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凝练自然,多写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羽林骑士乘风搜山而行,楼船顺流而下,背水而战,雁群参差不齐地飞过遥远的边塞,龙光在寒冷的云层中闪烁交错,军前起草的奏章刚刚传达了皇帝的诏令,而天上的兰舟却未能带回逝去的魂魄,我忧愁地望着孤城边落日的余晖,黄昏的烟雾笼罩着垂柳,重重门户紧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阔场景和诗人内心的愁绪,首联“搜山羽骑乘风引,下濑楼船背水分”通过描绘羽林骑士和楼船的行动,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出征的气势,颔联“雁影参差过远塞,龙光错落映寒云”则通过雁群和龙光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战争的紧张氛围,颈联“军前草奏才传诏,天上兰桡未返魂”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尾联“愁见孤城落日边,暝烟垂柳闭重门”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战争场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生命、和平和自然的深刻思考,首联和颔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边塞的荒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颈联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引人深思,尾联则通过孤城、落日、暝烟和垂柳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张籍游历四方或定居洛阳期间,当时唐朝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日益加剧,张籍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张籍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