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的《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唐·杨巨源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征客去来应不暇,边愁暗逐马萧萧。
作者简介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五年(789)进士,曾任凤翔少尹、河中司马,晚年官至司封员外郎,诗风与白居易相近,多写送别酬答之作,部分篇章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译文
广袤的沙漠上波涛重重,阴山之上千里雪飘,横笛临风响起,清晨的军队开始出发,主帅的幢节高高举起,拂过了寒冷的云层,旌旗在温暖的阳光下随风飘扬,宛如龙蛇舞动,宫殿在微风中显得高耸,燕雀在宫檐上飞翔,征客们来去匆匆,无暇停歇,边关的愁绪随着马儿的萧萧声暗暗传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军队的出征场景,通过“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展现了边疆的辽阔与壮美,“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则生动地刻画了军队出征时的庄严与肃穆,后两句则通过旌旗的飘扬和宫殿的高耸,以及征客的忙碌和边愁的暗传,进一步渲染了边疆的紧张氛围和征人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边疆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军队的出征场景,展现了边疆的壮丽与紧张,诗中“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两句尤为精彩,不仅生动地刻画了军队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还通过“横笛”和“幢节”等意象,传达了军队的威武与庄严,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和边疆的愁绪,使得整首诗既有壮阔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巨源在和某位大夫的边春之作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已难以考证,从诗中可以看出,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军队频繁出征,诗人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军队的出征场景,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对边疆安宁的期盼,诗中也流露出对征人思乡之情的同情和对边疆愁绪的感慨。
杨巨源的《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是一首描绘边疆景色和军队出征场景的佳作,既有壮阔的气势,又有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仰和对边疆安宁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