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15个月前

诗词原文

鲁中送鲁使君归郑州

唐·韩翃

东归驷马拂晴埃,况复弦歌得俊才。

三径就荒秋草合,一囊空挈夜珠回。

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

作者及朝代

韩翃,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及第,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日即事》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作者简介

韩翃生于唐代中期,历经安史之乱,对社会的动荡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韩翃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

译文

你东归郑州,四匹马拉的车子拂去晴天的尘埃,更何况你还带着一位杰出的才子,你的家园久已荒芜,秋草已长得满满当当,你却只带着一个空囊和一颗如夜珠般珍贵的心归来,你渴望参与泰山的祭天大礼,却已先被赐予了儒生的衣裳,你离去时如果遇到相识的人问起我,就说我这个穿着青袍的儒生已被时世所误。

释义

这首诗是韩翃送别友人归乡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贺,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仕途不顺的感慨,首联写友人归乡的情景,颔联写友人归乡后的家园荒芜,颈联写友人虽未得志但已有儒生身份,尾联则借友人归去表达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无奈和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三径就荒秋草合”一句,以家园荒芜象征仕途不顺,寓意深刻,而“欲求岱岳燔柴礼,已锡鲁人缝掖衣”一句,则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羡慕和自己对仕途的渴望与无奈,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仕途的失望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韩翃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虽然得到过皇帝的赏识,但仕途并不顺利,在这首诗中,他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仕途的无奈和感慨,他也对友人表示了真挚的祝福和羡慕,希望友人能够顺利归乡并有所作为。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羡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仕途的艰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韩翃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心声,使这首诗成为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力量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