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萧史图
唐·李贺
五月清凉萧史家,瑶池分水种菱花。
云屏且掩黄昏月,珠帐低垂夜合花。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瑰丽,常运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喻今,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作者简介
李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聪颖好学,却因父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而不得参加进士考试,一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从九品的小官,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描绘幽奇冷峭的意境,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译文
五月的时节,萧史家中清凉宜人,瑶池之水被巧妙地分开,用来种植美丽的菱花,黄昏时分,云屏轻轻掩映着明月,珠帘低垂,遮挡住了夜合花的芬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萧史家的清幽环境和精致生活,展现了诗人对高洁、脱俗生活的向往,萧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传说他善吹箫,能引来凤凰,与秦穆公之女弄玉结为夫妻,后一同升天成仙,瑶池、云屏、珠帐等意象,则进一步烘托出这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萧史家的生活环境,通过“五月清凉”、“瑶池分水”、“云屏掩月”、“珠帐低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高洁、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无法实现的遗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贺个人的遭遇和心境有关,李贺一生郁郁不得志,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心中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愤,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萧史这样的神话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来表达自己对高洁、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萧史生活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