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的释义

小编12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芙蓉并蒂一心同,杨柳垂丝两意知。

但取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东堂的桂树不知在何年被折断了,直到现在那里还缺少一枝,露水清洗着宫殿的玉盘,使金殿显得更加清冷;秋风吹动着锦城的罗带,带来了秋天的凉意,芙蓉并蒂开放,象征着心心相印;杨柳垂丝摇曳,暗示着彼此相知,只愿像东晋的谢安那样,在谈笑间就能平定边疆的战乱。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堂桂树被折、金殿清冷、锦城秋风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通过芙蓉并蒂、杨柳垂丝等意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诗人以谢安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家安定贡献力量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以“东堂桂树”为引子,通过“何年折”和“少一枝”的描写,巧妙地引出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现实变化的感慨,中间两句通过“露洗玉盘金殿冷”和“风吹罗带锦城秋”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后两句则以“芙蓉并蒂”和“杨柳垂丝”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并以谢安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愿望,整首诗构思巧妙,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已难以考证,但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可能是在某个秋日里,面对东堂桂树的残缺和秋风的萧瑟,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和向往的诗篇,诗人也可能是在借古喻今,通过描绘东晋谢安的事迹,来表达自己希望能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愿望,这种情感在晚唐时期尤为普遍,因为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和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首诗中包含了“东堂桂树何年折,直至如今少一枝”这一名句,但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两句,在理解和赏析这首诗时,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和解读。

文章下方广告位